醫院裡的最後一天:等待、感恩與回家的期待

今天,依舊是從醫院揭開序幕。

清晨八點,我和妹妹準時抵達林口長庚醫院,母親的氣色看起來比昨天好多了。雖然血壓仍有些偏高,但整體狀況穩定,這讓我稍稍安心了一些。這幾天來,她的堅強令人敬佩,而醫護人員的專業與照料,更是讓我們順利走過這段恢復期。

然而,出院的手續,卻像是一場無止境的等待

醫院裡,等待繳費的人潮擠滿了走道,上百人排隊,卻只有三、四個窗口開放,場面可想而知。這個過程整整耗費了一個半小時,我不禁想,醫療體系的效率究竟能不能再進步一些? 或許,這已經是現狀之下的最優解,但對於病人與家屬而言,每一分鐘的等待,都是額外的煎熬。

好在,一切終究塵埃落定。當我們終於辦完手續,走出醫院時,剛好攔到了一臺計程車。這一刻,心裡鬆了一口氣——這趟旅程,終於可以告一段落了。

生病是一場戰役,關懷是最好的良藥

這幾天的經歷,讓我再次深刻體會到,生病,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。

母親這次的手術雖然順利,但仍需要家人全天候的照護與陪伴。而在這個過程中,我也更深刻地意識到,一場病痛,不僅是身體的挑戰,更是心理與情感上的煎熬。

然而,親友的關懷,讓這場戰役變得不那麼孤單。

這幾天來,不管是家人、朋友,甚至是遠方的師長與學生,都陸續傳來關心的訊息。有人問母親的狀況,有人提醒我要照顧好自己,甚至有人主動提供協助,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,卻讓人心生溫暖。

孤單的重量:在沉默的時刻,尋找自己的位置
有時候,世界太過喧囂,而內心卻只剩下沉默。今天,在醫院陪伴母親,心裡滿是壓力與無力感。即便身邊有人陪伴,卻依然感到孤單,甚至對這個家庭感到無奈。與妹妹話不投機,論文寫不下去,這一天的情緒低落到極點。但即便如此,仍然試圖找到微小的光亮,比如與 AI 討論新商業模式,比如持續堅持某個決定,比如反思人與人之間的真誠與距離。人生或許本就是這樣——在無聲的角落,試著讓自己與世界重新對話。

我們總說,生病讓人脆弱,但或許,正因為脆弱,我們才會更清楚地看見,誰是真正在乎我們的人。

學習照顧,是一種責任,也是一種愛的表現

今天,我向護理師學習了如何幫母親換藥,這是一項過去從未接觸過的技能。

從清潔傷口、塗抹藥膏,到確保紗布與繃帶的固定,每一個細節都關乎著復原的速度與舒適度。我邊聽護理師的解說,邊練習著,深怕一個不小心會弄疼母親。

這時,我突然想到,這世界上有多少人,日復一日地照顧著家中的病人與長者? 照護,不只是生理上的工作,更是一種無聲的承擔。它不一定輕鬆,甚至可能充滿壓力與挑戰,但當我們願意學習、願意去做,這份責任,也能轉化成一種愛的表現。

今晚回到家,仍然覺得身體疲憊,但心裡卻踏實了一些。因為當你學會了如何照顧家人,你也就多了一份安心。

職場與學術的交錯,新的身份即將展開

就在這個身心疲憊的日子裡,另一則消息也悄然到來——下週開始,我將多一個「大學兼任講師」的身份。

當看到這個通知時,內心的感受是複雜的。這是一個新的挑戰,也是一個全新的責任。教學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,而在現代高等教育環境下,如何讓學生真正有所收穫,更是每一位教師都需要思考的課題。

對我而言,這不只是一次工作機會,而是一個機會去影響、去啟發更多的人。當然,我仍然有些忐忑,畢竟時間管理、課程設計、學生互動,這些都需要調整與適應。但我相信,每一個新身份的出現,都是人生成長的一部分,而如何扮演好這個角色,就看自己願意投入多少努力。

時間的腳步從不等待,選擇行動才是關鍵

當晚上稍微喘口氣時,無意間發現另一個學術研討會的截稿期限就在明天

這讓我有些驚訝,也有些無奈——這陣子忙於醫院與家務,論文進度原本就延宕,現在又多了一個臨時的挑戰。但與其猶豫,我決定直接構思一個新題目,看看是否能在最後一刻完成投稿。

這也再次提醒了我,這個世界,從來不會因為你的個人狀況而停下腳步。 無論是工作、生活或論文寫作,每一個環節都在倒數計時,選擇拖延,時間就這麼過去了;選擇行動,至少還能有所進展。

雖然還不知道自己能否趕上這次的截稿,但至少,先採取行動吧!

每一個結束,都是另一個開始

今天,母親終於出院,這是一個階段性的結束。但同時,新的責任、新的角色、新的挑戰,也接踵而至。

生活從來沒有真正的停歇,每當我們覺得完成了一件事,下一件事早已在前方等待著我們。

這一天,我學到了如何照顧母親,深刻體會到親友關懷的可貴。我仍然感到疲憊,仍然有許多未解的難題,但至少,我慢慢地前進,願意勇敢地迎接每一個新的開始。

因為人生的本質,從來不是停留,而是學會如何在變化中找到自己的步調,然後,繼續往前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