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時,腦海裡立刻浮現作者的樣貌,雖然我自己不是媽媽,但這本書的內容卻相當吸引我。我總覺得,這本書是作者寫給自己、寫給所有處在人生交叉口的讀者的深刻對話。對我來說,美珍不僅是職場上敬重的前輩與摯友,更是一位在多重角色間不斷歷練、持續綻放的生命實踐者。
《工作媽媽學會的事》這本書,不只是一位母親的回顧與總結,更像是一封細膩又堅定的人生手札,將母職、教養與自我實現三者交織的旅程,一一書寫、沉澱,最終呈現為一封送給讀者的真誠信件。
從編輯臺到書桌:母職與專業的無縫切換
本書作者是我以前的同事,這些年來也算是見證美珍從《經理人月刊》總編輯的高峰,轉身成為孩子的全職照顧者,再到後來重返職場。這一路走來的歷程,並不是一場退讓或犧牲,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整合與蛻變。她用行動向我們證明,「離開職場」不是對夢想的背叛,而是以不同形式擁抱人生。
當年她選擇回歸家庭,並非一時衝動,而是一種經深思熟慮的抉擇。那是一種從「我是否還能擁有更多」到「我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」的思維轉換。她讓我明白,人生的價值不應僅以職稱與收入衡量,而是在於你是否在每一段關係裡真誠地投入與回應。那些年,她或許不再是臺前閃耀的發光者,而是默默鋪陳家庭生活節奏的光之守護者。
這樣的選擇與堅持,在當代講求效率、產能與速度的社會中顯得格外珍貴。當許多人以是否在場來定義一個人的社會價值時,美珍反而在退出職場的時光裡,完成了另一種層次的進場——進入孩子的生命核心,進入家庭的深處,也進入更寬廣的自己。
十大教養助力:陪伴之外,還有提問與界線
雖然至今仍單身,但我對親子教養等議題非常關心,也因此我曾經閱讀過無數育兒書籍跟教養指南,但美珍的「十大助力」之所以特別打動我,是因為這不是一套理論拼圖,而是她在真實生活中反覆實踐、不斷修正後所淬煉出的智慧寶典。每一個章節,都不是命令句,而是邀請句,邀請我們重新思考:什麼才是與孩子共處的真義?什麼才是父母這個角色真正的價值?
話說回來,所謂的陪伴並不是隨時都陪在身邊,而是讓孩子知道:我會在你需要的時候出現。盟友的存在不是取代老師或長輩,而是在孩子困頓時,給他一個能放心表達的安全基地。界線則更不是管控,而是提醒彼此:愛的距離不該是消磨,而是共同守護自由與尊重的空間。
她用一整章的篇幅來談提問,這讓我非常驚喜。作為AI寫作與應用教學的講師,我經常告訴學生:世界的核心不在答案,而在提問。美珍同樣重視這點,她強調如何透過有意識的提問,開啟與孩子之間的深層對話,引導他們在成長歷程中養成思辨、批判與創造的能力。而這種訓練,說穿了,也是一種面對未來世界不確定性的心理準備。
她的十大教養助力,不是讓你做好父母,而是讓你活成一個孩子想模仿的大人。這種教養的深度,不只是對孩子的照顧,更是對自己的成全。
從家庭走回職場:中年重啟的光輝時刻
每一位曾經離開職場的父母,或多或少都曾面臨一種名為空巢焦慮的情緒失重。孩子漸漸獨立、自主,而你卻在日常工作結束後發現,除了孩子,你竟不知如何述說自己的故事。這是許多中年人的痛點,也是一種難以啟齒的孤寂。
但不同於其他父母,美珍沒有讓這份空虛變成困住自己的鐵籠。她選擇行動,選擇再一次學習,選擇重新站在她熟悉又陌生的講臺與編輯臺上。書中提到她回到職場的那段過程,有忐忑、有不安,也有不被理解的時刻。但她並沒有將這些轉化為抱怨,而是如同她書中所說的那樣:「每一段人生,都是訓練場。」
她的重返職場,不是為了證明自己還可以,而是為了完成一場不斷學習與選擇的人生訓練。我從中看到一種非常動人的特質──在看似平凡的歲月裡,持續培養自己再次綻放的能力。她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:重啟,不是年輕人的特權,而是所有勇敢面對生活的人的共通語言。
母職不是放棄,而是升級
我認識不少傑出的女性朋友,所以我很清楚我們這個世代的女性承擔著比上一代更複雜的期待——既要在家庭中當好母親,也要在職場上撐得住場面。這樣的壓力不只來自外界,更來自內心深處對成就的追求。於是,很多女性一旦成為媽媽,就彷彿必須壓縮、稀釋、甚至消除原本那個我。
但美珍在書中提醒我們:母職不是角色的割裂,而是生命質地的升級。不是放棄夢想,而是重新定義夢想的樣貌。她用「民宿媽媽」的概念比喻:家不是五星飯店,父母也不是全天候服務生,而是有風格、有溫度、有底線與有留白的生活空間經營者。
這種觀點我極度認同。我在課程與顧問中,也常強調家庭是情感的共同體,不是管理的戰場。在孩子的生命中,我們最該扮演的角色,不是事必躬親的督導,而是溫暖前行的同伴;不是嚴厲評分的管理者,而是對話者。
換句話說,母職不該是職場退場的代名詞,而是另一種綜合經驗、情感與智慧的再創造。我覺得,美珍的這本書來得正是時候,也是對這種母職進化論最真摯且具體的證明。
讀這本書的意義:為自己,也為未來的主人翁
我讀完《工作媽媽學會的事》,有一種奇妙的感受:彷彿與一位老朋友長談一夜,笑中帶淚,思緒萬千。這不只是一本關於母親的書,更是一本關於生命角色整合的參考書。
我會推薦這本書給三種人──對人生有所懷疑的母親、對教養感到壓力的父親,以及對未來職涯猶豫不決的年輕人。它不給標準答案,但會幫你找回提問的勇氣;它不告訴你怎麼做才完美,但會陪你走一段尋找意義的路。
在這個凡事講求速度的快時代,我們太容易被數據、效率與成果導向給推著走。但人生,始終不是一場KPI競賽,而是一次次選擇與放下的過程。透過美珍的文字,我再次確認:最有力量的選擇,往往來自最柔軟的堅持;而最有價值的陪伴,常常藏在最平凡的日常裡。
謝謝美珍,不只為新生代寫下這本書,也為我們這些仍在路上的大人,點了一盞燈。當你讀完整本書,闔上書頁的那一瞬間,你會赫然發現:原來,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過程,可以如此動人。
在人生的某個階段,如果能夠有機會好好的照顧別人,你的生命也會因此得到不凡的滋養。
──────丘美珍
Discus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