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大文豪黃庭堅曾說:「萬言萬當,不如一默。」這句話初讀時不大懂文意,細品之後,方覺餘味無窮。作為一位走過傳統與科技交會點、穿梭於會議室與課堂之間的講師、作家與顧問,我常常在資訊過載、語言氾濫的世界裡,回想這句詩的份量。它不像論語那般言簡意賅,也不若佛經般玄妙繞舌,卻像一顆沉穩的石子投入湖心,餘波不絕,直至自己的心湖深處。

喧囂中的沈默,是更高維度的表達
在社群媒體盛行的今天,人人都有話語權,每個人都在忙著發聲。打開手機,映入眼簾的是每日上百條的推文、限動、貼文、評論與直播通知。如今,AI 技術再添一把火——讓內容不再依賴靈感,而是依賴指令。圖文影音都可量產,仿若言語本身也進入了工業化時代。然而,我們是否也開始懷疑:說得愈多,是否就代表想得更深?
黃庭堅的這句詩,放在今天看,簡直是一記棒喝。在所有人急著「上架」自己、構築人設以及搶奪注意力的時代,有沒有可能,那些不說出口的,反而更具份量?那些不急於爭辯、不急於出聲的人,才是真正值得我們聆聽的智者?
我曾在課堂上舉這個例子:古人行軍打仗,帥帳中的將領最忌亂出軍令。因為一句話,就可能讓千軍萬馬改變方向。真正厲害的指揮官,不在於多言,而在於審時度勢、擇機而發。發號施令一萬次,有時不如一次沈默能帶來真正的轉機。
AI 語境下的「沈默力」
當 AI 可以模仿人的語言邏輯,甚至生成風格近似的文章與對話時,我們更應該審慎思考:人類的語言價值還剩下什麼?我經常在企業內訓時提及:AI 擅長語言形式的表達,卻無法替代我們的語言責任。這裡提到的責任,不只是語義正確,而是對語境、對象還有時機的深度理解——話說回來,這正是沈默所具備的智慧邏輯。
試問:當 AI 可以同時幫你寫出 10 篇臉書貼文、5 篇行銷文案與 1 篇 SEO 優化的部落格文章,你除了滿心歡喜,是否更應該在發出指令之前,先問問自己:這些文章,是為誰而寫?是否非寫不可?又或者是否可以選擇沈默,讓真實的沉澱說話?
所謂「一默」,不是不說,而是「選擇不說」。而這個選擇的過程,本身就是價值的篩選、心智的成熟與品味的養成。
沈默不代表退場,而是一種更高層的參與
身為一位講師與寫作者,我深知語言的力量。但也正因為深知,我更敬畏「語言之外」的空白。在我多年的授課經驗中,學生最感動的時刻,往往不是來自我洋洋灑灑的論述,而是在某個停頓、某個沉默之後,他們突然明白的那一刻。
那是一種沈默裡的領悟。
在我指導企業簡報或品牌策略時,我也常常提醒客戶:真正厲害的傳播者,不是說話說得最多的人,而是能夠讓對方願意去理解的人。而這種理解的產生,不是靠連珠炮發的話術,而是靠留下思考空間的藝術。
是的,不說,其實也是一種策略——是讓對方有餘地、有尊嚴,也有參與感的一種策略。
語言失效時,沈默是唯一解法
我曾參與一場企業內部的高階主管會議,那場會議因為策略轉型導致彼此意見嚴重分歧,所有人各說各話、劍拔弩張。當時一位資深的董事什麼都沒說,只是靜靜地坐著,任由大家高談闊論。等眾人都說完,他才淡淡地說了一句:「你們都說完了嗎?我聽完了大家的議論,我有幾個觀察。」
然後,他逐一說出大家的立場、焦慮與重點,不偏不倚、不卑不亢。現場氣氛頓時沉靜下來,原本還準備開戰的幾位主管也低下了頭。
這就是「一默」的力量。他不是用語言碾壓對手,而是用沈默釀出一種更大的張力,最後以一句凝練的觀察,引導整場會議回歸正軌。這不是不作為,而是一種高階的守勢型領導力。
沈默,是對知識型社會的深度回應
在這個人人都在輸出的時代,沈默的力量變得愈發稀缺,也愈發珍貴。尤其是在我所從事的寫作與教學領域,每個人都被要求生產內容、輸出想法與建立聲量,然而我們卻愈來愈少花時間在資訊的消化與精煉。
就像黃庭堅在書法上的追求,他不是單靠字句堆疊來展現功力,而是筆畫間的留白、呼吸與節奏感,讓觀者心領神會。這種筆下的「不說」與書寫的「留白」,也正是寫作的本質。
我經常告訴學生:不要急著寫出什麼,應該先學會不寫什麼。就像 AI 愈來愈能模仿寫作,我們更應該回歸為什麼寫的起點。而為什麼不寫本身,就是一種思辨、一種選擇以及一種品格的訓練。
選擇不說,是一種勇氣
很多人誤以為沉默等同懦弱。但實際上,在該說時選擇不說,在眾聲喧嘩中保持沈默,往往需要更大的定力與自信。它是一種深知自己立場的人,對局勢有足夠掌握的人,才能做出的行為。
我們在與 AI 共處的未來社會中,勢必將面對無窮的語言轟炸。每一次打開瀏覽器,每一次啟動 AI 對話,每一次產生內容的同時,我們是否也能問問自己:「這些文字之外,還有什麼我刻意不說的?為什麼?」
那種選擇不說的自覺,將成為你與他人拉開距離的分水嶺。
讓沈默成為你的資產,而非負擔
黃庭堅的「萬言萬當,不如一默」,在我人生的每個階段,都有不同層次的回音。它提醒我:再強大的說服力,也敵不過一個心平氣和的靜默;再精彩的文案,也不敵一句在對的時機點沉默以對。
沈默,不是缺席,而是極簡的智慧。
如今,我願將這句話分享給你。希望你會記得:有時候,最深刻的力量,來自於你選擇不說的那一刻。讓沈默為你代言,讓沈默成為你思維的力量源泉。
在這個萬言泛濫、話語淺薄的世界裡,讓我們共修「一默」的功夫——那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真正的距離感知,也是人與自己之間最深的對話。
百戰百勝,不如一忍, 萬言萬當,不如一默。
Discus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