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漫人生中,最令人困惑的往往不是做不到什麼,而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麼?
身為長年致力於創意內容、個人品牌與 AI 教育應用的創作者與教育者,我的生活與工作充斥著各種目標管理與任務分配。然而,當我讀到坂下仁的這本書——《每天寫一張神可貼,九成願望都能實現!》,心中竟油然而生一種久違的悸動:原來願望的實現,真的可以這麼簡單、這麼具體和這麼有趣!
這不是一本空談理論的書,它是一種實踐指南,更像是一場對自己人生的深度對話,一場與潛意識連結的行動儀式。我不僅想分享這本書如何改變自己對願望與行動的認知,更想帶你一窺這場便利貼革命的內在邏輯與生命轉化力。
書中最讓我震撼的,正是作者反覆強調的「寫下」、「貼上」與「重新排列」三部曲。這看似簡單的動作,卻牽動了我們認知與潛意識之間的對話機制。許多學生和企業講師常問我,怎樣才能更明確自己的方向?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極具實作性的答案:你只要每天寫下一張便利貼。

這張便利貼,不是待辦事項,也不是情緒日記,而是「你想做的事」的種子。你不需要立刻知道怎麼做、可不可行,只需要誠實寫下「我想要......」。這個動作會激活大腦中的多巴胺分泌,透過生理機制觸發心理動能,讓你更清晰地看見自我。
我不但每天會寫感恩日記,還會記錄一個真心想要實現的願望。這樣的舉措不僅幫助自己確立了未來事業的發展方向,也重新梳理了工作和學術研究之間的關係。
坂下仁在書中提到,他是受大谷翔平啟發而結合曼陀羅思考法與便利貼應用,創造出這套夢想實踐法。這對我而言,是一次視覺化結構思考的啟發。以往,我也曾在企業、大學講授心智圖、策略九宮格等方法,但這本書所傳授的方式更貼近人性,也更容易實踐。
曼陀羅思考法的核心在於:從中心主題出發,向外延展出八個子主題,再各自展開行動項目。若將每一格都寫在便利貼上,不僅便於替換與重組,更形象呈現了行動場域與動能流動的變化。這種可視化的規劃策略,非常適合我這類常在多重專案中穿梭的創意工作者。

作者強調,寫下的過程不僅僅是記錄,更是一種與潛意識對話的方式。當我們將模糊的想法轉化為具體的文字時,大腦會自動開始整理和分類這些資訊。便利貼的小尺寸迫使我們精煉表達,這種限制反而激發了創造力。
我特別認同作者提到的「神社繪馬效應」。便利貼就像神社的繪馬或七夕的短籤,當我們在上面寫下願望時,潛意識會開始尋找相關的資訊和機會。這並非迷信,而是心理學中的確認偏誤發揮了作用—一旦我們明確了目標,大腦會自動過濾和收集相關資訊。
「貼上」這個動作看似簡單,實際上蘊含著深刻的心理學原理。當我們將便利貼貼在筆記本或白板上時,抽象的想法獲得了物理形態,這種視覺化讓大腦更容易處理和記憶資訊。
作者指出,「貼上」的動作不只是為了整理資訊,而是一種儀式感的實踐。我們每次將便利貼啪地貼上,就像是對自己的願望承諾了一次行動。作者說這會產生多巴胺,從神經科學角度看,也確實如此——儀式能強化記憶與情緒,協助我們鞏固認知與行動的連結。多巴胺是大腦的「獎賞激素」,它不僅讓我們感到快樂,還能提高專注力和創造力。這解釋了為什麼很多人在貼便利貼時會感到莫名的愉悅和興奮。

我認為,「重新排列」是整個系統中最具魔力的環節。透過移動和重組便利貼,我們實際上是在進行空間化思考。這種思考方式能夠揭示隱藏的連結和模式,讓看似無關的想法產生新的組合和可能性。
對我這樣長期進行內容設計與人生規劃教學的工作者來說,「重新排列」從來都不是單純的整理,而是一種再詮釋與重構的過程。作者以便利貼的彈性排列特性,開創出願望地圖、目標模組與人生草圖的創意實踐方法,無異於給了每一位讀者一套可操作的人生設計工具。
在還沒看這本書之前,我就很喜歡使用便利貼,平時也會透過 Notion 或 Heptabase 來從事任務管理。看了之後,我就更喜歡運用這套方法了!
其實,如果我們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看,便利貼方法的有效性,自然有其深厚的科學基礎:
1. 多感官參與:寫字(觸覺)、視覺呈現(視覺)、移動排列(運動覺)的結合,能夠激活大腦的多個區域,增強記憶和理解。
2. 認知負荷理論:便利貼的小尺寸限制了每次處理的資訊量,符合人腦的認知負荷限制,避免了資訊超載。
3. 空間記憶效應:人類大腦擅長處理空間資訊,便利貼的空間排列利用了這一優勢,提高了資訊處理效率。
4. 具體化認知:抽象概念的物理化呈現讓大腦更容易理解和操作,這是認知科學中「具體化認知」理論的體現。
當然,便利貼只是一種工具,但書中所傳遞的深意在於覺察與選擇。你寫下的不只是願望,而是願意誠實面對自己渴望的勇氣。你貼上的不只是計畫,而是一種與未來連結的起點。而你重新排列的,更是生命的節奏與邏輯。
整體而言,《每天寫一張神可貼,九成願望都能實現!》是一本值得深度閱讀和實踐的好書。它不會給你虛假的承諾,而是提供了一個實用的工具和系統的方法。更重要的是,它幫助我們重新連接與自己的關係,找到那個被日常生活掩蓋的真實自我。
倘若你正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,對未來感到迷茫和困惑,如果你想要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道路,我強烈推薦你閱讀這本書,並親自實踐其中的方法。請謹記,改變人生的不是複雜的理論,而是簡單的行動。從今天開始,從一張便利貼開始,開啟你的探索之旅吧!
正如作者所說:「人生只有一次。像我們一樣找到『想做的事』,過著像孩童時期那樣充滿期待與雀躍的每一天吧!」這不僅是一個邀請,更是一個承諾—一個關於重新發現自己、重新設計人生的美好承諾。
在這個充滿變化和挑戰的時代,或許我們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資訊,而是更清晰的思維;不是更複雜的工具,而是更簡單的方法;不是更多的選擇,而是更明確的方向。而這一切,都可以從一張小小的便利貼開始。
我時常跟學生們強調:「好的人生,是由無數次『選擇真正想做的事』所堆疊而成。」我們的人生,其實不缺資源,而是缺乏意識與聚焦。而這本書,正是讓人從「我想要」出發,重建行動結構與人生目標的指南書。
人生不一定需要劇烈改變,但我們一定需要內在轉變的契機。便利貼之所以神奇,不是因為它有魔法,而是因為它喚醒了我們潛藏的潛意識,並讓我們願意一次次為夢想投下一張選票。
我非常推薦這本書給——
- 常覺得人生缺乏目標與動能的人
- 需要轉職、轉型、創業前釐清方向的人
- 想找回生活熱情與童年夢想的人
- 或者只是,想與自己好好對話的人
人生只有一次,若你願意從每天一張便利貼開始,也許你會發現,那些曾經遺忘的夢,正準備一一歸來。
願這本書也能為你點亮生活中那盞尚未熄滅的願望之燈,從每天寫一張便利貼開始,讓人生綻放美麗的蓓蕾。
Discussi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