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個充滿變數與不確定性的時代,不論是政治局勢的動盪,還是全球經濟受到 AI 技術迅速崛起的衝擊,我們都在經歷著一場巨大的集體考驗。這些外在環境的變遷,讓人們對未來充滿焦慮,對自我懷疑的聲音不斷加劇。然而,真正決定我們能否在這場變局中屹立不搖的,不僅僅是智商(IQ)或情商(EQ),而是一個常被忽視卻至關重要的能力——逆商(AQ)。

強大心理韌性的逆商思維:比智商重要,比情商關鍵,AI時代引爆內在潛能的核心能力》一書,無疑是當代讀者不可錯過的一部鉅作。當全球經濟與科技環境急速變遷時,面對逆境的應對能力,成為決定我們能否突破現狀的關鍵。而保羅.史托茲博士正是這個領域的權威人物。

作為逆境商數(AQ)理論的提出者,史托茲博士並不僅僅停留於學術探討,更是以其豐富的實務經驗與長期觀察,為我們建構了一個系統性的 AQ 提升模型。這本書,正是他多年研究的精華結晶。無論是在個人生活的困境中,還是職場上的挑戰,AQ 這個概念都是我們走出低谷、重拾信心的重要指標。

史托茲博士將人們面對困難的反應,分為三種典型:爬升者、安頓者與放棄者。而這三者之間的差異,並非天賦所致,而是逆商(AQ)程度的不同。爬升者在困境中不僅能堅持,還能持續尋求突破;安頓者則傾向於接受現狀,不再追求突破;而放棄者則選擇逃避,放棄努力。

閱讀這本書時,我不禁聯想到自己在傳播領域的研究過程。以學術研究和寫作來說,每當我面對重重困難、失敗與瓶頸,往往是對自身逆商的最佳檢驗場域。就像書中提到的 CO2RE 模型——控制(Control)、來源(Origin)、歸屬(Ownership)、波及範圍(Reach)與持久性(Endurance),這五大元素同樣適用於我們應對研究挫折時的心態調適。

例如,在我撰寫論文的過程中,經常會遇到卡在數據分析階段或無法整理出有說服力的研究架構。這時,我總會提醒自己不要慌亂,先判斷這些困難的控制範圍(Control),是可控還是不可控?其次,這些困難的來源(Origin)是自身能力的不足,還是外在環境的影響?而我們對此問題的責任(Ownership)又該如何劃分?它對整體研究的影響範圍(Reach)與時間持續性(Endurance)又會是多長?

這些問題,恰好與 CO2RE 模型中的五個面向相呼應。正如史托茲博士所言:「逆商,不僅僅是應對逆境的能力,更是化逆境為機遇的能力。」這是一種可學習、可強化的核心心態。而他所提出的 LEAD 四步驟(Listen、Explore、Analyze、Do),更是一步步拆解我們面對困難的過程,幫助我們將看似無法突破的困境,轉化為成長契機。

舉例來說,在我面對 AI 技術對學術寫作帶來的挑戰時,我選擇運用 LEAD 法則來輔助應對:

  1. Listen:深入觀察並傾聽來自學生、企業與學術界對 AI 工具的各種回饋。這一步驟不僅僅是聽取建議,更是全身心投入當下,捕捉潛藏於細節中的關鍵訊息。
  2. Explore:探索各種 AI 工具,如 ChatGPT、NotebookLM 等,並試圖找出其對學術寫作的潛在價值。這個階段更需要我們不僅僅是學習技術,而是思考如何將這些技術融入既有的學術流程中,尋求優化。
  3. Analyze:以 CO2RE 模型為框架,逐一分析這些工具對學術寫作流程的控制性、來源性、歸屬性、波及範圍與持久性。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分析過程,更是一次自我審視,我們需要反思自己對於學術困境的應對是否有效,是否存在盲點。
  4. Do:將上述分析結果應用於課程設計,並針對學生回饋進行優化。這個步驟強調行動,將學到的理論應用於實際教學,進行反覆優化,確保成果能夠切實有效。

在 AI 時代的浪潮下,我們必須學會擁抱變化,重新調整心態。而《強大心理韌性的逆商思維》正是一本實用指南,教導我們如何在每一個挫折中汲取經驗、強化自我。無論是學生、職場工作者,或是企業領袖,這本書中的 CO2RE 模型與 LEAD 方法,無疑將成為我們在不確定時代中穩步前行的有效工具。

無論你是研究生或是職場人士,生活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壓力和挑戰,但是你並不孤單!當你面對轉型壓力、感到困惑或徬徨時,這本書將為你開啟一扇通往強大內心的智慧之門,並成為你面對未來變局時的堅實後盾。